- 手机:
- 13926082613
- 电话:
- 020-39280356
- 邮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广州白云区华邦物流园C区5-412
当 17 级狂风裹挟着暴雨的 “风王”—— 今年第 18 号台风 “桦加沙”,以堪比 2018 年 “山竹” 的极端姿态逼近广东沿海时,这片常年与台风 “过招” 的岭南大地,其交通与物流网络率先拉响最高级别防御警报。从南海海面的船舶管控到陆地的路网调整,从港口的航运中断到市场的物资储备,一场围绕 “保通、保供、保安全” 的交通物流防御战,已在全省范围内紧张打响。
航运:南海 “禁航令” 生效,广州港启动最高级交通管制
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航运枢纽,广东沿海航运在此次台风防御中首当其冲。9 月 20 日下午 16 时,广州海事局以 “防御超强台风正面袭击珠江口” 为标准,紧急启动防热带气旋 IV 级应急响应,并按 II 级应急响应要求强化 24 小时值班值守,航运领域的 “防御倒计时” 正式开启。
当日 18 时,两项关键管控措施同步落地:一方面,海事部门完成辖区内所有计划北上防台海船的离港避风引导,风电场及水上项目施工船舶全面停止作业,数千艘船舶或驶入避风锚地,或停靠码头加固缆绳,南海中北部海面迅速进入 “清空模式”;另一方面,广州港出海航道(西基掉头区至珠江口外隘洲岛水域)的交通管制正式生效,管制将持续至 9 月 25 日 12 时。在此期间,除公务船、应急救助船艇外,所有社会船舶需经广州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审批同意,方可按指定路线通过管制水域,这一 “史上最严” 航道管控,旨在避免台风引发的巨浪、乱流对船舶造成毁灭性打击。
与此同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发布的近海海浪橙色警报,让南海海域的航运风险再升级。预报显示,未来 24 小时东海、南海海域将出现灾害性海浪过程,部分海域浪高可达 6 - 9 米,这意味着即使是大型货轮,也面临着船体受损、航线偏离的巨大风险。珠海横琴岛部署的相控阵雷达实时捕捉台风风眼变化,为船舶避险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但海事部门仍反复强调:“离岸距离近、随时可能登陆、存在多次登陆可能” 的台风路径不确定性,让航运防御容不得半点松懈。
客运:航线停航、高铁限行,跨区域出行 “按下暂停键”
台风对客运交通的冲击迅速显现,多条跨区域客运线路在 9 月 21 日起陆续 “停摆”。当天,香港中港城至南沙客运港、琶洲港澳口岸至香港机场的部分航班率先取消,不少计划往返粤港两地的旅客被迫调整行程。随着台风逼近,预计 23 日起,受影响地区的长途客运班线也将迎来大规模停运,客运站将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及时发布退票、改签信息,最大限度减少旅客出行不便。
陆路交通方面,“五停” 措施中的 “限行” 要求精准指向风险路段。23 日起,广东沿海的跨海桥梁将根据风力情况实行分级管控,风力达到 10 级以上时将全面封闭;部分途经沿海地区的高铁线路也将采取降速、停运措施,铁路部门将通过动态调整列车运行图,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城市内部交通也进入 “防御模式”,深圳等城市启动地下管网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内涝风险,一旦出现积水,将立即对相关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引导车辆绕行。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手段正为客运防御提供有力支撑。粤省事 APP 已向受台风影响区域的用户推送个性化避险路线,结合实时路况、公交地铁停运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 “避灾指南”;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应急救援车辆随时待命,一旦发生车辆滞留、故障等情况,将第一时间开展救援。交通部门提醒,台风影响期间,市民应尽量减少外出,确需出行的,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最新交通信息,避免前往沿海、山区等风险区域。
物流:“前置储备” 应对中断,应急通道保障 “生命线”
面对台风可能导致的物流中断,广东物流行业提前启动 “战时预案”,以 “前置储备、应急保供” 为核心,保障民生物资 “不断档”。在生鲜市场,商家早在 9 月 20 日前就加大了蔬菜、水果、肉类等物资的采购量,通过冷库储备、分点存放等方式,避免台风导致的供应链断裂;电商平台则调整配送策略,将原本发往沿海地区的包裹提前转运至内陆分拨中心,待台风过后再陆续配送,减少订单延误。
城市配送领域,物流企业对车辆、仓库进行全面 “加固”。配送车辆加装防风设施,停放在地势较高、远离广告牌和大树的安全区域;仓库则重点检查门窗、排水系统,对露天堆放的货物进行转移或覆盖,防止雨水浸泡。部分物流企业还组建了应急配送队伍,配备冲锋舟、应急照明设备等,一旦台风过后出现道路通行条件好转的 “窗口期”,将立即开展民生物资配送,保障医院、养老院等重点场所的物资供应。
为保障应急物资运输 “绿色通道” 畅通,交通、海事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台风影响期间,持有 “应急物资运输通行证” 的车辆、船舶,可优先通过管制路段和航道,不受交通限行、禁航措施影响。广州海事局明确,应急救助船艇、运输医疗用品、食品、药品等民生应急物资的船舶,将享受 “优先审批、优先通行” 待遇,确保 “生命线” 物流不中断。
此外,巨灾防御体系的完善为物流行业增添了 “底气”。2017 年实施的《巨灾保险制度》已覆盖全省,物流企业投保的财产险、货物运输险等,将为台风可能造成的损失提供保障;“海绵城市” 改造成效显著,广州黄埔区等区域的积水点减少 73%,大幅降低了城市内涝对仓库、配送站点的影响。但物流企业仍保持高度警惕,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面对 “桦加沙” 的极端性,将严格落实 24 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台风动态,一旦出现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