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
- 13926082613
- 电话:
- 020-39280356
- 邮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广州白云区华邦物流园C区5-412
作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集聚度超 30% 的省份,广东正以低空物流为突破口,推动未来产业从概念走向落地。依托政策红利与制造业根基,广东已开通超 700 条无人机物流航线,覆盖跨城运输、保税通关、医疗急救等多元场景,形成 “技术突破 - 场景落地 - 安全保障” 的完整生态。从广州黄埔 “飞行 + 报关” 一体化模式到珠广 80 公里跨城航线首飞,广东低空物流正以产业链协同优势重塑物流格局,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低空经济纳入未来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广东迅速响应,以政策体系构建产业发展 “快车道”。2025 年 10 月印发的《广东省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鼓励地市对常态化运营的低空物流航线给予支持,探索大湾区跨境无人机物流配送,并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公共建设范畴。这一政策红利与《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形成呼应,从空域释放、技术攻关到设施建设实现全链条支撑。
在政策驱动下,广东 “1+3+N” 低空经济平台体系加速成型,以省级综合平台为核心,联动广州、深圳、珠海三大核心城市,布局多个低空应用基地,配套建设通用机场与起降点网络。这一体系为低空物流提供了关键支撑 —— 原本需数周的空域审批缩短至几天,跨区域航线协调效率大幅提升,为物流场景的规模化扩张奠定基础。
场景爆发:从城市末梢到跨城干线的全域覆盖
广东低空物流正从单点试点走向全域渗透,形成多维度应用场景矩阵,商业价值持续释放。截至 2025 年,全省开通的无人机物流航线已超 700 条,覆盖农业植保、海洋巡检、医疗急救等多个领域,其中跨城与特殊场景物流成为突破口。
1. 跨城干线:激活湾区 “空中走廊”
2025 年 7 月底,广州至珠海全长超 80 公里的跨城低空物流航线成功首飞,这条贯穿珠江口黄金内湾的航线,将传统陆路运输时间缩短近 60%,验证了长距离低空运输的商业化潜力。万翼天下(珠海)航空公司总经理朱启政指出,航线打通了珠江入海口核心城市群的空中通道,为精密仪器、生鲜产品等时效性需求强的货物提供了新选择。类似的案例在大湾区不断涌现,深圳蛇口至珠海九洲港的 55 公里航线,采用 eVTOL 载物仅需 20 分钟,较陆路运输节省 2 小时以上,初期聚焦芯片等高价货物运输,未来成本有望再降三成。
2. 城市精配:创新 “空中报关” 模式
在城市内部,低空物流正重构末端配送格局。广州黄埔综合保税区已实现无人机物流常态化运营,包裹从工厂楼顶起飞,几分钟即可抵达海关监管区,飞行过程中通关数据自动上传,实现 “飞行 + 报关” 一体化。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更降低了陆地运输的仓储与人力成本,成为保税物流创新的典范。
深圳则将信号灯杆改造为 “无人机起降点”,构建城市低空物流网络节点,除承担交通巡航等治理功能外,还可快速响应应急物流需求。在医疗领域,无人机已实现紧急药品跨区配送,尤其在偏远地区,将急救响应时间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级。
3. 特殊场景:填补传统物流盲区
在珠海万山群岛等海岛区域,低空物流有效破解了 “最后一公里” 难题。运营企业在岛屿制高点架设中继基站,构建无死角通信网络,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干扰,保障海鲜等特色产品快速外运。而在应急救援场景中,消防无人机可快速完成物资投送与火情侦察,成为救援现场的 “空中补给线”。
产业支撑:制造业跨界赋能的 “广东优势”
广东低空物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支撑。全省拥有低空飞行器制造企业超 2000 家,相关企业总量突破 1.5 万家,占全国 30% 以上,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分别占据全球 70% 和 50% 的市场份额,2025 年上半年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 58.2%,产业根基扎实。
1. 跨界融合降本增效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外溢成为低空物流装备升级的关键动力。广汽集团等车企跨界布局飞行汽车,其研发的低空物流飞行器采用与新能源汽车通用的充电协议,可直接利用城乡密布的充电桩网络,将航空领域的高成本大幅降低。广汽集团飞行汽车业务研发负责人苏庆鹏透露,其 70% 的核心部件与智能网联汽车同源,汽车产业链的生态与人才直接服务于低空装备升级。
2. 研发模式革新提速
企业借鉴新能源汽车的迭代经验,重构低空物流装备研发流程。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 200 台飞行器并行试飞的模式,短时间内积累大量航时数据,将传统数年的研发周期大幅缩短。这种 “批量测试 + 快速迭代” 的模式,推动物流无人机在载重、续航等核心指标上持续突破,目前吨级 eVTOL 载物飞行器已进入适航取证收尾阶段,即将投入商业化运营。
3.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在关键技术领域,广东企业持续突破。广州巨湾技研与亿航智能合作推出全球首个 eVTOL 超快充电池,30% 至 80% 充电仅需 5-10 分钟,循环次数超 2000 次,解决了低空物流装备的续航痛点。同时,适航审定能力不断提升,省市共建的适航审定技术服务机构大幅提高了物流无人机的取证效率,为产品快速落地提供保障。
安全保障:构建低空物流的 “守护体系”
“飞得稳” 是低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广东从气象、通信、空域管理多维度构建安全防线。在韶关新丰测试基地,企业布设多个气象站,实时采集风、湿、压数据,提升极端天气预判能力;珠海万山群岛通过制高点中继基站建设,消除通信盲区,保障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号稳定。
空域管理机制的创新更为关键。广州琶洲通过无人机航线测试,采集飞行数据以确定空域容量,为常态化运营提供科学依据。省级低空飞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整合飞行器状态、航迹、气象等数据,实现全域动态监控,结合 “先易后难、因地制宜” 的空域规划原则,科学规避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确保飞行安全。此外,广东正推动无人机安全应急管理纳入地方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强化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
未来展望:千亿市场的更多可能
广东低空物流已迈入千亿级市场规模,未来增长空间持续打开。政策层面,省级重点研发计划对低空经济技术攻关的资金支持,将推动新构型航空器、基础软件等核心领域突破;市场层面,随着跨城航线规模化运营与成本下降,低空物流有望从高价货物向普通消费品延伸,同时跨境物流场景的探索将进一步激活湾区贸易潜力。
从技术升级到系统革新,广东低空物流的实践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样本。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场景创新活力与安全治理能力,广东正书写低空物流的 “中国答卷”,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空中动能。


